<
    但季冠灼对心理实在一窍不通,也不知要如何干预,只能尽量想办法给这些女子谋条出路。

    师从烨沉默片刻。

    沉稳的鼻息声自头顶传来,良久。

    直到季冠灼都以为师从烨不会答应之时,他听到了师从烨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此事是我想的不够稳妥,只想着将她们解救出来补偿过便是,未尝想过她们之后的路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季爱卿有想法,那便按照季爱卿的想法来。等你安排好,跟我说一声便是。”

    季冠灼终于露出一个笑:“谢皇上。”

    第二日下早朝之后,季冠灼便迅速赶往曹府,将消息带去给那些女子。

    有些女子选择去皇商商铺做绣娘或是磨胭脂的工女,也有几个选择入宫进六局。

    虽说仍旧是要从最普通的宫女做起,但日子总算有了盼头。

    瞧见她们脸上展出的笑,季冠灼总算松一口气。

    至于曹玉江,因着行事过于恶劣张扬,被判处秋后问斩。

    而曹焱,教子无方却还包庇,甚至还在京中故意谣传消息,被判处流放玉榕山。

    玉榕山远离沧月,海拔极高,又极为苦寒。

    因为远在边境,师梦平建立沧月之初,便在此地设置重兵把守。

    曹焱先前也是带了一批起义军的将领,如今却不得不在那些兵士手下持续劳作。

    这对于曹焱来说,才是最痛苦的折磨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这几日,扶京之中也发生一桩大事。

    那便是今年冬麦增产许多,麦收季节过去之后,南郊百姓进献了一石麦粒送入宫中。

    干燥的麦粒泛着浅淡的香气,是季冠灼已经很久没有闻到过的气味。

    周悦比起先前瘦了些,也黑了些,一张脸上却满是喜气。

    先前季冠灼的法子成功后,他便继续沿用季冠灼的法子,将整片盐碱地都处理一番。

    这一年的冬麦,比往年提高了何止一倍两倍收成?

    百姓感念师从烨特地派人处理盐碱地一事,特地将今年产出的新麦集了一石,托付周悦帮他们送入宫中。

    “如今麦已收完晒好,这几日还要播种豆子。微臣便不在宫中再呆,先回南郊去了。”周悦经过一年的磨炼,胆子也大了些。

    整个人精气十足,一双眼睛格外明亮:“今年沧月各地定是能缴纳一大笔钱粮上来。”

    如此高的收成,百姓最起码可以填饱肚子,不会再苦于饥饿。

    多余的粮食,亦是可以卖出。

    即便因为多出的这些粮食,粮价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跌。

    但只要能填饱肚子,这便已经足够。

    季冠灼手里捏着一小撮麦粒,放在手心搓了搓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麦种种出的麦粒不如他原本所在的那个时代饱满,但那股浅淡的香气,实在叫人喜欢。

    “皇上,微臣能不能借些麦粒,晚上煮个麦粒粥喝?”他脸上还带着笑,手中握着一小把麦子。

    好久没喝过麦粒粥,季冠灼几乎都要忘记那股甜香的味道。

    “这是百姓给你的,你拿去便是,又何必问过我?”师从烨手中动作不停,继续批阅奏折。

    闻言,季冠灼似乎有些意外,半晌,他笑眯眯地说道:“皇上难道未尝想过,这些是百姓进献给您的吗?”

    他的老祖宗,是不是把自己在百姓心底的地位看得太轻了。

    曹府被查抄一事传出后,师从烨的声名突如其来地好上许多。

    许是先前曹府便做了许多让百姓敢怒不敢言之事,却无可告状。

    如今师从烨命人查抄曹府,可算出了他们心头恶气。

    他生得极好,瞳仁颜色稍微浅一些。

    夏日阳光透过窗户射入御书房中,又落在季冠灼眼睛中,显得亮晶晶的,像只小狐狸。

    师从烨神色微微一动,浅淡的青梅香气便不由自主地在空气之中逸散。

    良久,他才说道:“那命宫中御厨多煮一些吧,让宫人们也都跟着吃些。”

    他一手托腮,看着季冠灼,语气轻巧平淡:“如今麦子增产,今年光麦收的税,便要比往年增加一些。季爱卿随时可以操办医学舍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学子监还有些空地方,足够开出一间课室。需得药材的话,也可以到皇商那里去采买,价格会便宜许多。”

    季冠灼闻言,一双眸子陡然亮起。

    他跪下身去,深深地对师从烨叩首:“多谢皇上,臣一定尽力操办好此事,绝对不叫皇上操心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便匆匆起身,赶往太医院中。

    师从烨也从那些麦粒里捏了一撮,用茶水泡过一轮,最后丢入嘴里。

    干燥的麦子难嚼,又很难下咽,师从烨却不紧不慢地咀嚼许久,咽了下去。

    胸腔中因着季冠灼那番话产生的激荡,才像是消退许多。

    第74章 谣言

    季冠灼没闲着, 离开御书房后,便先去国子监。

    前朝百姓最多时,是沧月现今的三倍有余。国子监自然也建造得格外大。

    除却几间供学子平日眠宿的大殿之外, 还有好几间课室与膳房。

    如今国子监中学子不多,也只占用了一间大殿和一间课室,其他地方皆空着。

    倒是方便季冠灼搞医学舍。

    后期即便百姓增多,各地也会设置书院之类,倒当真不必担心国子监地方会不会不够用。